铁画制作起源于宋代,盛行于北宋,安徽芜湖铁画则始于清康熙年间,由铁工汤鹏和画家萧云从共同创造。
1881年,沈国华开“沈义兴自制铁铺”,储炎庆在此学艺。1956年,芜湖工艺美术厂成立,推动了铁画的发掘与创新。改革开放后,芜湖铁画蓬勃发展。2006年,芜湖铁画锻制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
制作工艺
原料选取:主要采用含碳量低的优质铁材,如铁片和铁丝等,确保材料的柔韧性和延展性,以利于后续的锻造加工。
制作流程:包括定稿、炼制、锻打、焊接、钻锉整形、防锈烘漆等多道工序,艺人们以锤为笔,以炉为砚,以铁为墨,以钻为案,依据画稿取料入炉,经冶炼后,通过锻、钻、焊、锉、凿等技巧进行塑形,再衬以白底,装框成画。
艺术特色
风格独特:源于国画,具有新安画派落笔瘦劲简洁、风格冷峭奇倔的特征,既有国画、水墨画之境,又有强烈的艺术立体感,黑白分明,苍劲凝重。
构图巧妙:在平面构图上多采用“平远”构思,采取俯视视角,凸显平淡冲和、疏简萧散、虚静空灵的意境。
线描精湛:运用“铁画银钩”的线描技法,线条刚柔并济,如同书法般具有强烈的表现力,使画面更具艺术感染力。
作品分类
尺幅小景:多以松、梅、兰、竹、菊、鹰等为题材,衬板镶框后挂于粉墙之上,黑白分明,线条刚劲挺秀。
灯彩:一般由4至6幅铁画组成,内糊以纸或素绢,中间可点燃蜡烛,光彩照人,富于情趣。
屏风:多为山水风景,古朴典雅,蔚为壮观,常作为室内装饰的重要元素,展现出大气磅礴的艺术效果。
传承与发展
传承现状:随着时代发展,芜湖铁画在传承中不断创新,开发出了家装、贺岁、浮雕、摆件、文创等五大系列产品,以及铁画书签、小夜灯等多种热销文创产品。
保护措施:2017年1月1日,《芜湖铁画保护和发展条例》正式实施,从法律层面为芜湖铁画的保护和发展提供了保障。同时,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开设了相关课程,培养铁画人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