吴山铁字始于明末清初,传说起源于安徽省合肥市长丰县吴山镇,几百年来时兴时衰,于1987年7月被列入安徽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。
制作工艺
选材:通常选用镀锌铁皮或低碳钢等优质铁材。
书写与裁剪:先书写作品或临摹名家书画作品,将其覆于铁皮上,按样裁剪,去除多余部分。
锤打塑形:通过拖、滚、点、拽、鐓五种技法,对裁剪好的铁皮进行锤打,以表现书法的提按和笔势等精髓,一个字最多可能要反复捶打数百甚至上千锤。
后续处理:经过平整定型、修边钻孔、焊接、清洗、喷涂、制作底版外框、安装等多道工序,上漆后再按原图固定在画框里即完成。
艺术特色
融合之美:融铁的刚劲与中国传统书画艺术魅力于一体,显示出一种潇洒、遒劲、饱满生动的艺术感染力,具有典雅别致、古色古香的艺术韵味。
形式丰富:种类分为中堂、扇面、斗方、长卷、横匾、条屏、创意品等,作品小不盈尺,玲珑典雅;大至10多米,气势宏伟;草、隶、篆皆备,扇面、条幅、对联等一应俱全。
立体感强:以铁为材料制成的黑色字体,镶嵌在洁白底框上,对比强烈,风骨强健,比传统书法多了立体感、厚重感和光泽感,能准确、细腻地再现原作神韵、体势、结构和布局。
价值与意义
文化价值: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,代表着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工匠精神的传承,为研究中国民间艺术和书法艺术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。
艺术价值:作为传统书法与现代工艺美术相结合的产物,拓展了书法表现形式,丰富了书法艺术的表现力,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。
经济价值:吴山铁字作品不仅在中国大陆受到赞扬和好评,还流传到多个国家和地区,成为人们装点居室和布置楼堂馆所的高档艺术品,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。